泛素所引導的蛋白質降解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UPS) 是細胞中主要的蛋白質降解途徑,而此機制的受質專一性則來自E3 泛素連接酶。許多E3 泛素連接酶都有成為藥物標靶的潛力,因此找出E3 泛素連接酶的相對應受質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
我們的研究致力於研發高通量技術,由基因體和蛋白質體的系統性觀點應用於研究蛋白質降解的調控及找出E3 泛素連接酶的受質。我們和 Stephen Elledge 博士的團隊合作,研發出得以測量活細胞全蛋白質穩定度的技術稱GPS (Global Protein Stability)。結合流式細胞儀 (FACS) 和微陣列(microarray) 判讀數據分析單一顆細胞的蛋白質,GPS 技術得以在活細胞中同時監測超過八千種蛋白質的穩定度。透過GPS,我們在哺乳動物蛋白體相關領域中有許多新穎的發現,諸如蛋白質大小及蛋白質穩定度的高度相關性、不同穩定度的蛋白質間獨特氨基酸分佈以其及在細胞中的不同功能等。此外,我們利用GPS 研究cullin-RING E3 泛素連接酶 (cullin-RING E3 ligases, CRL) 家族中SCF 複合體的相對應受質,不僅找到75% 的已知受質,更進一步發現數百種新的受質。這些成果顯示GSP具有成為研究E3 泛素連接酶及其受質交互作用網絡通用平台的潛力。
我們目前的計畫主要著重於改善GPS 的靈敏度、數據呈現的忠實度、適用性和通量,進而研發新一代的GPS。我們同時也將繼續探討CRL 家族 E3 連接酶的功能,並且釐清CRL 所引導的蛋白質降解機制。就長遠而言,我們有興趣探討其他層級的調控網路和蛋白質降解間的配合,也將致力於發展分析全蛋白質調控方式的高通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