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設立「創建講座」是為紀念一群無私、奉獻、熱愛這片土地的國內外優秀學者專家。他們曾經傾盡心力,憑著敏銳的遠見與屹立不搖的精神,建立了「分子生物研究所」,為國家在尖端生物科學的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這段不平凡且意義重大的歷史,蘊藏著創建元老們偉大的胸襟。他們的堅持不懈、犧牲奉獻(包括時間、智力、體力與財力)為理想奮鬥的熱忱,實不該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
除了感謝、緬懷所有創所成員的努力貢獻之外,更希望年輕學子能進一步了解本所創建的理想與傳承的歷史,讓大家知道我國曾經有一群值得大家尊敬、學習的國內外學者專家,對台灣生物學及醫學發展影響甚為深遠,且期盼他們無私奉獻的典範能廣為流傳。
1982年1月,中央研究院和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前身)聯合舉辦一場為期十天的「遺傳工程研討會」。我國「科技教父」李國鼎先生在研討會開幕致詞時,表示「遺傳工程」有可能被選為我國下一階段發展的策略工業。李國鼎先生是臺灣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他竭力協助中央研究院得到政府當局的充分理解與支持,促使發展生命科學正式列入政府科技政策。除此之外,感於培育及延攬高科技人才是突破現狀的關鍵,他親自赴美,呼籲留美科技人才參與國內教學研究。在李國鼎先生與吳大猷前院長的號召與支持下,一群滿懷熱忱的國內外學者專家站了出來,出力協助中央研究院成立「分子生物研究所」和「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負責推動尖端生物科學和醫學的研究,也肩負培育人才的責任。
1982年12月,「分子生物學綜合研究室籌備處」(分子生物研究所前身)成立,禮聘曹安邦院士負責籌備事宜。曹安邦院士上任之後,聘任王倬、吳瑞、何潛、黃周汝吉、余南庚、郭宗德、彭明聰、蔡作雍、黃秉乾、吳成文、韓韶華、田蔚城為諮詢委員,林耀輝、郭宗德、吳成文、田蔚城先後擔任籌備處代理主任。分生所籌備之初以海外借將、團隊接力方式,來因應人才羅致之困境,期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高效力,期間先後邀請王倬、黃周汝吉、吳瑞、何潛及王正中院士回國擔任籌備處主任。
1986年7月,王倬院士為首位「輪班」主任。第一年延攬了鍾邦柱、黃昭蓮、譚鳴輝和許祖法加入分生所,他們可謂分生所創所元老。王院士更邀請劉昉、謝道時、涂振北、周寄梅、沈哲鯤等人一同返國擔任客座教授,人稱為「五虎將」。他們協助分生所設立,購置儀器設備,延攬人才,訂定研究方向,並建立與大學的合作關係。
1987年9月黃周汝吉院士接棒擔任主任,以相同模式邀請另一批訪問學者,來拓展分生所的研究領域。1988年,共有8位研究員加入分生所,大大地增進了分生所的研究能量。以當時臺灣相當有限的資源,必要集中人才和資源,打破研究員之間的樊籬,黃秉乾院士提出「無牆」實驗室的概念,並建立實驗室庫房制度。
1989年,吳瑞院士擔任第三任主任,負責推展植物分子生物學,當年有2位新的研究員加入分生所。1990年,何潛院士回來協助推動結構生物學的發展。這段時期的訪問學者對於分生所研究的推展、硬體設施的建構以及研究員們的研究計畫,都提供不少協助。當中有許多人也成為分生所的好朋友,之後持續關心分生所的發展,並從各方面與予協助。後來其中多位,包含沈哲鯤、謝道時、劉昉、龔行健、李文華、賴明詔、賀端華、王惠鈞、陳長謙更回到國內領導學術研究,在第一線上協助不同單位的科研發展。
1991年,王正中院士開始擔任籌備處主任。分生所當時已具相當規模,便於1993年結束籌備階段,3月1日正式成所。王院士任內並籌建本所第二棟大樓,且在其任內破土動工,他也在分生所建立了穩定的seminar program。分生所創建時期,郭宗德院士扮演著重要角色,他除了在籌備時期代理諮詢委員會主任外,在吳瑞主任時期及王正中所長任期前後均曾代理主任或所長職務,為穩定分生所之重要支柱。之後,分生所開始步入穩定成長階段,持續延攬人才,成立重要的核心設施,建立良善的制度,為研究奠定良好軟硬體環境。沈哲鯤院士於1995年2月接任所長,至2004年止。姚孟肇院士2004年接任所長,至2013年止。鄭淑珍院士於2013年接任所長,至2019年止。2020年7月起由程淮榮博士任所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