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與記憶的神經機制

動機是種內在的驅力,驅使我們前往達成某個目標。動機對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神經疾病,如憂鬱症、厭食症、成癮症等都被認為和腦內的動機系統有關。 儘管其重要性,我們對於動機系統在腦迴路中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它又如何控制我們的行為,影響我們的學習記憶,仍缺乏具體的了解。

我們實驗室利用果蠅來研究動機與記憶的神經機制。果蠅有一個相對小巧的腦。果蠅的腦大約有十萬個神經細胞,而人腦有超過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相對簡單的腦,再加上數十年累積而成的遺傳學技術,讓我們能夠自由且精準地操控其腦中的每顆細胞,研究它們在腦迴路中的功能。 這樣的高精準度和解析度,讓我們有機會能夠全面性地去研究,腦是如何將過去學到的知識和當下的動機狀態做整合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會利用遺傳學的技術來活化或抑制果蠅腦中特定的神經細胞,建立它們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利用雙光子顯微鏡來觀察神經迴路的活性、了解它的運作機制;並利用生物化學的方法去尋找神經細胞相互溝通的分子機轉。 從研究內在動機對果蠅行為的控制為起點,我們希望最終能夠對腦如何儲存、處理和整合外來與內在產生的神經訊息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
果蠅腦中的餓、渴迴路。渴迴路由LHLK(綠色),PAM-β'2a(黃色)和PPL1-γ2α'1(洋紅色)神經元所組成;餓迴路則由LHLK及PAM-β'2mp(紅色)神經元所組成。
Hsueh, Yi-Ping